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175.后来,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,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。关于敬拜,他们说,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。这时,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,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。关于启示,他们说,启示发生在清晨,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;那时,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。在这种时候,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,以及如何照之生活。当他们完全醒来时,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,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。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,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。他们补充说,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,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。
4175.“我白日受尽干热,黑夜受尽寒霜,不得合眼睡着,我常是这样”表试探。这从“热”、“寒”(或冷)和“不得合眼睡着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热”和“寒”(或冷)是指爱的过量和爱的完全缺乏,因而是指两个极端,“白日”表示达到顶点的信或真理的状态,“黑夜”表示根本没有信或真理的状态(参看221, 935, 936节);“不得合眼睡着”是指持续不断,或不停歇。由于在试探中,人们就有诸如此类的经历,所以试探通常以这些话来表示。“热”之所以表示爱的过量,是因为属灵的火与热是爱;而另一方面,属灵的冷或寒是指爱的缺乏。事实上,人的真正生命无非就是爱,因为没有爱,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生命。人若反思一下,就会意识到,人体里面的一切生命之火和热皆出自这个源头。然而,“寒或冷”并非表示所有爱的匮乏,仅表示属灵和属天之爱的匮乏,这种匮乏就是所谓的属灵死亡。
当人缺乏这种爱时,他就被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点燃。与属灵和属天之爱相比,这后一种爱是寒冷的,不仅在人活在肉身时变冷,而且在他进入来世时也会变冷。如果活在肉身时,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就从那里被夺走,他就会变得如此寒冷,以至于几乎没有任何生命;如果他被迫以神圣方式思想天上和神性事物,情况就会这样。在来世,当这种人来到那些住在地狱中的人当中时,他就会燃起邪恶激情之火或热。但若他靠近天堂,这火和热就会转化为寒冷,他靠得越近,寒冷就越加剧;痛苦折磨也同等程度地加剧。这种寒冷就是被归因于那些地狱中人的“咬牙切齿”的意思(马太福音 8:12; 13:42, 50; 22:13; 24:51; 25:30;路加福音13:28)。
8480.“有人把它留到早晨”表对神之良善的滥用,因为他们想要从自己那里获得它。这从“把它留到早晨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把它留到早晨”是指对获得他们自己的良善的忧虑,如前所述(8478节),因而是指对神之良善的滥用。当表面相似的事物出现,然而却从相反的来源产生时,就被称为“滥用”。当良善源于人,而非源于主时,它就是从一个相反的来源产生的。因为主是良善本身,因而是一切良善的源头。来源于祂的良善拥有神性在里面;因此,它是来自其至内或最初存在的良善。而来源于人的良善不是良善,因为人本身无非是邪恶。因此,源于人的良善在其最初本质上就是邪恶,尽管它表面上看似良善。此中情形就像拿画板上所画的花与长在花园里的花相比较。后一种花从其至内层就是美丽的,因为它们越往内层打开,就越美丽;而画板上所画的花仅表面上是美丽的,内在无非是泥浆和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的尘土颗粒。这也是主说下面这些话时所教导的:
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,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!(马太福音6:29)
这就是来源于人的良善和来源于主的良善的情况。人无法知道这些良善彼此如此不同,因为他通过外在表象进行判断。而天使清楚知道人的良善源于何处,因而是何性质。与人同在的天使处于源于主的良善,可以说就住在其中。他们不可能处于源于人的良善;而是尽可能地远离它,因为它从至内在就是邪恶。源于主的良善有天堂在里面,因为这良善在形像上就是天堂的形式,并将主自己隐藏在它的至内层。因为从主发出的一切良善里面都有祂自己的一个样式,因而有天堂的一个样式。而来自人的一切良善里面都此人的一个样式;由于人本身无非是邪恶,所以它是一个地狱的样式。源于主的良善和源于人的良善之间就存在如此大的不同。
源于主的良善就存在于那些爱主高于一切,爱邻如己的人中间;但源于人的良善则存在于那些爱自己高于一切,与自己相比鄙视邻舍的人中间。后者也是那些为明天忧虑的人,因为他们信靠自己;而前者是那些不为明天忧虑的人,因为他们信靠主(参看8478节)。那些信靠主的人不断从主领受良善;事实上,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,无论表面看上去是否有利,都是良善,因为它作为一个手段而有助于他们永恒的幸福。但那些信靠自己的人则不断给自己招来邪恶,因为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,即便表面看上去似乎是有利和幸运的,却都是邪恶,因而成了导致他们永恒不幸的手段。这些就是这一命令所表示的事:他们不可将吗哪留到早晨,留下的都生虫变臭了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